欧盟的贸易政策对于许多出口国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当涉及到复杂的反规避调查。最近,印尼生物柴油的反规避调查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涉及的60%原材料和25%增值率问题更是成为了焦点。
1、2023年8月17日,欧洲生物柴油委员会 (EBB)基于《反补贴条例》第23条发起反规避调查。
2、《条例》强调了构成规避的三大法律要件:贸易渠道和方式的改变、无充足的经济理由导致的改变以及削弱欧委会贸易救济措施的效用。
3、面对这次调查,中国企业需要关注欧委会的调查方向和依据。
1、在反倾销条例中,60%和25%是两个核心的比例。
2、60%的原材料来源门槛:这一比例关注的是涉案商品的主要原材料来源。如果一个企业从被调查国家购买的原材料超过了60%,则可能被视为规避行为。实际上是为了防止企业通过调整其供应链来逃避关税。
3、25%的增值率:25%的增值率着眼于企业在制造过程中为产品增加的价值。这意味着,即使企业使用了大量的原材料,但如果它们在生产过程中为产品增加了相当的价值,那么它们不会被视为规避。这一门槛确保了企业真正进行了实质性的加工,而不仅仅是为了规避而进行的表面加工。
1、反倾销的核心:反倾销调查的核心是对比内销价格和出口价格。如果一个国家的出口价格低于其内销价格或生产成本,那么这可能构成倾销。这种价格差异可能损害进口国的产业,因此可能导致对来自特定国家的商品征收反倾销关税。
2、反补贴的关键:反补贴调查并不是基于两个价格的比较,而是基于补贴的差额。这意味着调查的重点是判断是否存在不公平的政府补贴,这可能给特定国家的生产商带来不公平的竞争优势。与反倾销不同,反补贴调查的目的是确保没有不公平的政府干预导致市场失衡。
3、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反倾销和反补贴都是欧盟为了保护其内部产业而采用的贸易救济措施,但两者的焦点和应用方式有所不同。反倾销关注价格,而反补贴关注政府干预。但两者都旨在确保公平竞争,避免由于不公平的贸易实践而损害欧盟的产业。
4、由于这两者的不同,导致在反规避调查中60%和25%的比例在反补贴中并不直接适用。
在欧盟的反规避调查中,特定的条件和应用场景经常会影响调查的结果和决策过程。
1、 "加工/组装”工厂的角色:
1) 欧盟在反规避调查中对"加工/组装”工厂给予了特殊的关注。这是因为这类工厂可能涉及到印尼原材料的大量使用,从而影响到最终产品的原产地判定。
2) 如果欧委会发现中国企业使用了大量的印尼原材料进行加工或组装,而这超过了预先设定的60%的门槛,那么这可能构成规避行为。
2、 25%的制造成本增值率:
1) 这一比例主要关注企业在制造过程中增加的价值。即使企业使用了超过60%的印尼原材料,但如果其制造过程的增值率达到了25%,那么这也不会被视为规避。
2) 这一条款对于那些在生产过程中有高度技术含量或其他独特制造流程的企业来说尤为重要。
3、 欧委会的立案依据与方向:
1) 在反规避调查中,欧委会的立案依据和方向决定了调查的重心和范围。如果欧委会在立案公告中明确涉及到60%和25%的比例,那么涉及的企业需要特别关注这两个比例的应用。
2) 同时,企业也需要关注欧委会是否提到了印尼在中国的"加工/组装”厂,因为这可能成为调查的一个关键点。
4、 实际应用与解析:
在实际应用中,反规避调查并不总是按照书面条例直接进行。欧委会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和案例背景进行某些灵活的解读。例如,如果中国企业能够证明其使用印尼原材料是基于充分的经济理由,而不是为了规避欧盟的贸易救济措施,那么这可能有助于企业在反规避调查中取得有利的结果。
反规避调查中的60%原材料和25%增值率问题是复杂且关键的。对于出口国和企业来说,理解这两个比例的背后逻辑和应用条件是非常重要的。在面对欧盟的反规避调查时,企业需要有明确的策略和充分的准备,以确保其利益不受损害。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7705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099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