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1日,中国商务部发布了一项公告,宣布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乳制品发起反补贴立案调查。这一调查是根据国内乳制品产业的申请发起的,申请方认为欧盟的相关乳制品在欧盟及其成员国政府的补贴支持下,导致其在中国市场的价格优势,从而对中国本土乳制品产业造成了不公平的竞争压力。
此次调查的补贴调查期为2023年4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而产业损害调查期则涵盖了2020年1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公告指出,调查范围内的乳制品包括鲜乳酪(包括乳清乳酪)及凝乳、经加工的乳酪(如蓝纹乳酪和娄地青霉生产的带纹理的乳酪等)、未列名的其他乳酪,以及未浓缩和未加糖或其他甜物质的乳及稀奶油(按重量计脂肪含量超过10%)。
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此次调查是应国内乳制品产业的正式申请而发起的。经过审查,申请符合中国有关法律法规及世贸组织规则的立案条件,因此决定启动调查。调查机关将按照相关法律程序,充分保障各方的权利,并根据调查结果作出客观公正的裁决。
从申请书的内容来看,国内企业认为欧盟进口的相关乳制品由于受到了补贴,导致其在中国市场的价格明显低于国内同类产品。数据显示,申请调查的乳制品的加权平均进口价格比国内同类产品的加权平均销售价格低30%到50%不等,这种价格差异对国内产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造成了显著影响。尤其是在过去几年中,欧盟相关乳制品的进口量大幅增长,这进一步加剧了国内市场的压力。
根据海关数据显示,从2020年至2023年,申请调查的相关乳制品进口累计增长了25.8%,其中稀奶油的进口在2023年比2020年增长了26.6%,而乳酪进口则增长了23.5%。这种进口量的增加与价格优势相结合,使得国内相关乳制品的生产企业面临极大的经营压力,部分企业的开工率下降至1到5成,盈利能力显著下降甚至出现亏损。
在进口来源方面,数据显示,中国进口的奶酪和稀奶油主要来自新西兰和欧盟。2024年上半年,中国共进口奶酪8.84万吨,其中新西兰占比59.5%,欧盟占比18.7%;进口奶油类产品7.04万吨,新西兰占比85.6%,欧盟占比12.1%。这些数据反映出欧盟在中国乳制品进口市场中占据了一定的份额,尤其是在价格竞争力方面,欧盟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影响不容忽视。
部分相关食品企业负责人表示,如果调查最终认定欧盟的这些乳制品确实存在补贴问题,那么中国可能会对这些产品征收反补贴税,从而提高其进口成本。然而,这些企业也认为,对国内下游市场的影响可能有限,因为市场的需求仍然存在,消费者对高品质乳制品的需求不会因价格的调整而大幅减少。
原文公告:商务部公告2024年第34号 关于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乳制品进行反补贴立案调查的公告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7705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099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