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中旬,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从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进口的太阳能电池征收21.31%至271.2%不等的关税,取决于制造商实际情况。此举让一些已经或者准备“出海”到东南亚的中国企业面临新的不确定性,企业必须加快构建应对方案。
事实上,近年来地缘政治局势和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不少中国企业已经或正在考虑在东南亚设立工厂或办事机构,以应对美国对华贸易限制带来的风险。部分企业是主动选择拓展海外市场,更多企业则是“跟着客户或供应商”被动出海。此种迁移趋势常常由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主导,如特朗普政府时期的贸易摩擦加剧,拜登政府之后继续保留大部分关税和技术限制,均催生更多跨国产业链调整。
东盟日渐成为全球外资关注的热点。《2024年东盟投资报告》显示,2023年流入东盟的外国直接投资达到创纪录的2300亿美元,占全球FDI流入量17%,居于发展中地区之首。其中,美国投资规模最大,占比约三分之一,日本和中国紧随其后。制造业仍是东盟最具吸金实力的行业,之后是房地产和能源等板块。然而,企业在把目光投向东南亚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诸多现实挑战。
在国际贸易规则下,货物的原产地判定对关税待遇和市场准入资格有直接影响。通常,最后一个发生“实质性改变”加工的国家被视为原产地,但所谓“实质性改变”的具体认定既有赖于世界贸易组织(WTO)原则,也需要看各双边或多边自贸协定的细节。由于东南亚多数国家和美国尚未签署自由贸易协定(FTA),相关产品出口到美国时可能只得参照美国海关的原产地规则。而美国海关对于不同产业和企业有着严谨且繁琐的审查程序,企业虽可申请预先裁定(Advance Ruling)来确定原产地,但因为裁定官员理解不同或政策变化,导致最终裁定与企业预期存在差异的案例并不罕见。同时,因人手和流程约束,美国海关出具结果的时间呈现延长趋势,一旦裁定或政策调整不利,企业前期投入或因此陷入风险之中。
在具体的出海投资管理方面,不少企业也因缺乏完备的尽调和中长期规划而遭遇频繁“踩坑”。与大型国企或跨国集团相比,中小民营企业的风险意识更显不足,在当地法规、税务优惠、公司架构和人才引进等层面常常缺少系统性考量。有时企业家仅凭一两次出差谈判就决定选址,并没有充分评估当地配套或后续可能产生的合规风险。“出海就像第二次创业,”东南亚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宗教信仰、政治体制迥异,税收优惠和当地政府支持计划各不相同,企业若盲目复制原有国内模式往往会水土不服。
在东南亚,一些特殊工业区可以享受更优惠的关税或免税政策,若企业注册时选址不当,就可能错过原本可以争取的税收优惠或进出口退税便利。另有不少企业忽视了美国、欧盟等主要消费市场对原产地或供应链透明度的严格监管,一旦达到一定产量或出口规模,当地海关及外国海关对“实质性改变”认定的关注度会更加敏感,企业可能被抽查或审计,从而面临不可预知的处罚或额外关税。
出海企业同样要直面管理和人力资源方面的瓶颈。成熟的国际化管理团队在市场上一直供不应求,对海外法律法规、财税政策及人力文化有融通经验的人才尤为抢手。若企业派出的管理者缺乏跨境经验,可能对当地环境判断失误,导致财务损失乃至供应链紊乱。此外,海外并购或绿地投资时,还需慎重评估资本结构、防范洗钱合规和税务筹划等问题。在贸易领域,不同国家的政治风险、合规环境和社会治安水平皆不一致,中期运营环境可能大幅波动。企业需稳健考量,不宜因为短期形势而仓促布局。过于依赖单一市场或单一产地也非长久之计,分散风险的供应链多点配置逐渐成为趋势。
无论如何,应对特朗普关税威胁或任何此类贸易压力时,企业更需具备战略思维和全球视野。贸易壁垒与地缘政治风云的相互叠加催生了复杂而又现实的挑战。东南亚的确吸引了海量投资,也的确隐藏着各种政策与文化风险。若企业能在前期筹备就做好充分调研、搭建专业化管理团队、深度理解原产地规则与当地优惠政策,并且合理分配产能与供应链节点,则有更大机会在未来全球经济洗牌中抢得市场先机。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7705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09912号